搜索

买保险交费年限应该怎么选?

2022-11-15

有人说,买保险可以逼死选择困难症。


好不容易从各种产品、保障责任中选对了适合自己的保险,决定下手的时候又犯难了:


交费期限有趸交和期交,期交还分为3年、5年、10年、20年、30年甚至交至60岁、70岁...


交费期看起来是个小选项,但跟我们的保费其实有着莫大的关系。


一般来说,每一档对应的保费都不一样,期限越长,期交保费越低,但保费总额越高。


举个例子,30岁的小C投保超惠保重疾险,保额50万(纯重疾),保至终身。


  • 选择10年交,年交保费8080元,总保费80800元;
  • 选择20年交,年交保费4785元,总保费95700元;
  • 选择30年交,年交保费仅需3770元,但总共下来要缴纳保费113100元。


小C很为难:选择10年交,总保费比较低,但是每年需要拿出不少钱作为预算;选择30年交,年交保费最少,但总保费比10年交要高出3.3万,又觉得不太划算。


那么,投保长期险种,缴费期限选多长才合适呢?


百保君建议大家,大多数情况下,买保险交费期越长越划算。


原因一:杠杆最大化


买保险就是买杠杆,玩的就是以小博大。

买保险最“划算”的情况,就是用最少的钱换取最高保额的保障。

同样的保障额度,一次性交一大笔钱vs一次交一点点钱、省下来的钱自由支配,很明显,后者对我们来说前期保障的杠杆更高。

并不是诅咒大家,毕竟等待期出险的伙伴也不少,更何况前几年就出险的呢。

如果第一年就出险,这时候,保费只交了一点,就能享受理赔,是不是比已经一次性或者缴完的成本要低很多?

原因二:豁免功能最大化


保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,就是保费豁免。


拿被保人豁免中的轻症豁免来说:


小D为自己投保了一份含轻症豁免责任的重疾险,选择缴费期30年。

第二年,小D被确诊轻症中的原位癌,获赔轻症保险金,之后小D不用再交后续29年的保费,但重疾保障继续有效。

现实中,谁也不知道风险什么时候会来,缴费期越长,保费豁免发挥作用的概率就越大。


原因三:利益最大化

我们最容易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:

缴费时间越长,年交保费越少,但总保费就越多。

但是,如果认为年交不划算,就完全忽略了金钱的时间价值。

也就是,如果我们把每年节约保费拿去投资,是会产生收益的。

而且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,现在的钱肯定比未来的钱更值钱,现在每年大几千的保费,二三十年后可能就只是一笔零花钱,以后交起来也越轻松。

类比到买房大家就能理解,有人即使有能力全款买房,但依然会选择贷款,而且选择贷款时间更长的那个。

所以,考虑到时间价值,再结合杠杆和豁免功能来说,保险的缴费期限,闭着眼睛都可以选最长的~


那是不是只要看到较长的缴费期限,就必选长期呢?

其实也未必,这里还要考虑你有没有长时间支付保单的能力,也即是稳定的收入。

如果你现在已经40多了,准备55岁退休,这时候反而不建议你选择太长的缴费期限。

因为退休之后,收入减少,但每年要缴的保费还是要缴。因此为了避免增加退休后的经济负担,建议尽量要赶在退休前结束缴费。

总的来说,拉长保险缴费期,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有利的,可以利用最少的费用得到最大的风险保障,也可以将剩余资金用于投资,获取更大的收益。